邹韬奋

邹韬奋,原名邹恩润,祖籍江西省余江,1895年11月5日出生于福建省永宽县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聪颖好学,智力超人。

(文字来源:中国军网)

1
陆九渊

陆九渊(1139年-1193年)号象山,字子静,自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陆象山,存斋先,被后人称为“陆子”。江西抚州市金溪县陆坊青田村人。在“金溪三陆”中最负盛名,是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理学家朱熹并称为“朱陆”,是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鼻祖。

陆九渊的辉煌在于创立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从事传道授业活动,大力发展教育,受到他教育的学多达数千人。

乾道八年(1172年),三十四岁的陆九渊考中进士,便陆续有浙江学子前来拜访。七月,陆九渊回到家乡金溪,因远近乡里慕名前来求学问道的人越来越多,他便把故居的东偏房槐堂辟为讲堂,正式开始授徒讲学。除了几次短暂的出讲学访友,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槐堂的教书育人中度过。

淳熙九年(1182年)秋,陆九渊被授予国子正的实职,开始了新的讲学和政治涯。时下南宋朝廷一片文恬武嬉、收复失地的呼声日渐沉寂。陆九渊深感忧虑,希望利用自己讲课的机会,向学宣传华夏夷狄的区分、中国的可贵所在,借此鼓励学爱国情感,以图激发他们对收复失地的热情。次年又先后三次登上国学讲台,继续他初讲中的华夷、礼义思想,进一步阐明他所重视的“礼义”观点。

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九渊结束了他的在朝涯,决心从增强民智做起,便回到江西象山书院继续讲学。随后他又在贵溪创办象山书院,每天早晨鸣鼓“揖升讲座”,从容授学。陆九渊当时名望已高,因此每开讲席,学者群集,贵贱老少都赶来听讲,“户履满,耆老扶杖观听”,讲授五年,求学者超过数千人。据《象山年谱》称,“从游之盛,未见有此”。就连当时已负盛名的理学家朱熹,都写信给陆九渊说:“闻象山垦辟架凿之功益有绪,来学者亦甚,恨不得一至其间观奇览胜”。

(数据来源:金溪旅游公众号)

2
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汉族,九江德安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我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文字来源:九江市官网)

3
方志敏

方志敏是早期中国革命的领导人之一,1899年江西省弋阳县一个世代务农之家,1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第十军的主要创建人。他“两条半枪闹革命”开创的革命根据地,被毛泽东评价为“方志敏式”的农村革命根据地。1935年1月,方志敏率领红十军团北上途中,被国民党军队包围,不幸被俘,被押解在国民党南昌监狱。同年8月,方志敏英勇就义,时年36岁。方志敏一对革命矢志不渝,直至献出命。

4
盛中国

盛中国(1941年—2018年9月7日),男,祖籍江西临川,出生于重庆。毕业于苏联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中国小提琴演奏家。

(文字来源:湖北名人网)

5
宋应星

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字长庚,南昌奉新北乡(今宋埠乡)人。宋姓在当地是大姓,曾祖宋景字以贤,号南塘,曾任南京吏、工、兵三部尚书,京师都察院左都御史等,为官清正,对宋氏后代有很大影响。祖父是宋景的第三子宋承庆,早逝。父亲宋国霖字汝润,号巨川,少孤,赖母顾氏及叔父宋和庆养育,少补诸生,在庠四十年未出仕。宋国霖有四子,宋应星为第三子。与兄应鼎俱为同母魏氏所生。宋应星出生时,宋氏家族日益没落,而母亲又是农民的女儿,所以自幼易于接近农业生产和群众。

(文字来源:宜春市人民政府官网)

6
徐孺子

徐稚,字孺子,出生于公元97年,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其家贫,以耕种为业。据《徐氏大成家谱》记载,徐孺子生于南塘沙村(疑为今下沙窝一带,难以详细考证)。

(文字来源:江西新闻网)

7
段大明

段大明江西省吉安县(现青原区)值夏镇舍南村人。1910年10月10日出。1929年11月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共青团,1932年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8
马端临

马端临(约1254~1323年),宋元之际著名的历史学家。字贵与,一字贵舆,号竹洲。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右丞相马廷鸾之子,宋元之际著名的历史学家,著有《文献通考》、《大学集注》、《多识录》。

他为谋求治国安民之术,探讨会通因仍之道,讲究变通张驰之故,以杜佑《通典》为蓝本,完成明备精神之作《文献通考》。《文献通考》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的集大成之作,体例别致,史料丰富,内容充实,评论精辟。

马端临(约1254年—1323年) 宋元初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字贵与,号竹洲。父廷鸾,为宋右丞相。幼受家训,并从朱熹后学曹泾问学。威淳九年(1273年)漕试第一,荫补承事郎。宋亡,隐居不仕,后为慈湖、柯山两书院山长,台州儒学教授。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编成《文献通考》,总汇宋宁宗以前历代典章制度,以类相从,原始要终,指出其沿革。尤承郑樵“会通”之意,申论历代“变通张弛之故”,说明典章制度演变之历史联系。反对“灾祥”之说,主张对史事与人物持客观态度,反对违反“实录”的褒贬观点。在史学史上,开启由文献编纂转为历史研究之端绪。尚著有《多识录》《义根守墨》等,均佚。

马端临是中国史学家。字贵与。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其父马廷鸾为南宋右丞相,曾任南宋国史院编修官与实录院检讨官,以忤贾似道归里。端临侍父家居,博极群书。咸淳年间,漕试第一,以荫补承事郎。宋亡,隐居不仕,历30余年专心著述《文献通考》。父卒后,教授乡里,任慈湖、柯山二书院山长、台州儒学教授。

文献通考

马端临所著的《文献通考》(简称《通考》)348卷,记上起三代,下终南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的典章制度。唐天宝以前史实,以杜佑《通典》为基础作拾遗补缺;天宝以后至宋嘉定五年,加以续修。共分24门,其中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五门为作者自创。所载宋制尤详,多为《宋史》各志所未备。

《文献通考》为三通之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作者即马端临(1254~1323),字贵与,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南宋年丞相马廷鸾之子。马廷鸾曾任南宋国史院编修官与实录院检讨官﹐博学多才﹐藏书甚富。马端临受父亲的影响﹐并且接触到很多的资料﹐约从三十岁时开始﹐用二十多年的时间﹐撰成该书。

通典

唐朝杜佑编撰的《通典》,也是一部典章制度史,但所分门类失之太宽。马端临在《通典》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和补充。把《通考》分为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二十四门﹐各门再分子目﹐制度史的体例更加细密完备。其中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五门,是作者的新创。

《通考》取材极为广泛,除了各朝正史﹑历代会要﹑《资治通鉴》等史书﹐还采用了私家著述的史书﹑传记等有关典章制度的记载。这些史籍记载就是“文”,“文”的意思是典籍。此,在叙事中还引用了很多当时臣僚的奏疏和学士名流的议论。这些奏疏﹑议论就是所谓“献”。“献”的意思是“贤者”。因为作者企图通过这些资料﹐对各项典章制度进行融会贯通﹑原始要终的研究﹐故取名为《文献通考》。

《文献通考》对宋代典章制度的记述特别详细﹐可以订正﹑补充《宋史》诸志的地方甚多﹔对历代制度演变的评论颇多独到的见解﹐实为研究宋史的一部基本史籍。该书有清光绪浙江书局刊本传世。

9
黄庭坚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评价:“黄庭坚论书、鉴画、评诗均以韵字为先,他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

作品有《山谷词》,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江西诗派“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书法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10
梅汝璈

梅汝璈(1904年11月7日—1973年4月23日),字亚轩,江西南昌人,律师、法学家。1946年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了举世闻东京审判,对第一批28日本甲级战犯的定罪量刑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梅汝璈1904年出生在南昌青云谱朱姑桥梅村。1916年至1924年之间在清华学校学习,1924年考取公费赴美留学项目,入读斯坦福大学,1926年获得文学士学位,进入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学习,1928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29年归国后曾任教多所大学,曾任行政院院长子文、交部部长王世杰的助手;1946年,并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任中国表法官,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之审判日本对亚太地区引发大规模战争和伤害所应负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一届全国人大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案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1973年在北京逝世,终年68岁。

2019年9月25日,梅汝璈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11
黄秋园

黄秋园(1914—1979),江西南昌人明琦,字秋园,号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1914年,1979年5月逝世,自幼爱画,后到行工作,其书画创作全在业余进行,他聪明好学又功底深厚,成就极大,1970年后将全部精力投入书画创作,达到他一艺术创作的高峰;逝世五年,他的作品公诸于世,震撼整个中国画坛;一宗师李可染先叹出:“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1987年中央美术学院追聘秋园先誉教授;中国画研究院追聘秋园先为荣誉院委委员;1987年在南昌建立“黄秋园纪念馆”;“黄秋园故居”列为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2
龚全珍

龚全珍,女,汉族,1923年12月,山东烟台人,中共党员,西北大学教育系毕业。开国将军甘祖昌人、江西省萍乡市南陂学原校长。

1957年8月,龚全珍随甘祖昌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务农并一直从事乡村教师工作。离休后,又扶贫助学,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群众。著有纪实作品《我和老伴甘祖昌》。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切接见龚全珍,亲切地称她为“老阿姨”。

2013年9月,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2014年2月,荣获“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同年10月,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龚全珍当选江西省首届“感动江西十大教育年度人物”;12月,龚全珍家庭被表彰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 。2017年11月,龚全珍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奖项。2019年7月26日,龚全珍被表彰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13
詹天佑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男,汉族,字眷诚,号达朝。祖籍徽州婺源,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故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1919年4月24日因腹疾严重,心力衰竭逝世,终年58岁。

14
傅抱石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原名长、瑞麟,号抱石斋主人,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

考察了傅抱石留日期间创作的和归国后摹仿日本画家的人物故事画之后,并不能以充分实证的方式确认其对日本历史画直接的仿摹与复写。

他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2017年6月5日晚,傅抱石《茅山雄姿》在北京保利上拍,现场以1.45亿元起拍,1.625亿元落槌,加佣金1.87亿元成交。

15
卢肇

卢肇(818(戊戌年)—882)字子发,江西宜春文标乡(现属分宜)人,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状元,先后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过刺史。所到之处颇有文名,官誉亦佳,又因他作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门,入仕后并未介入当时的“李党争”,故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16
严嵩

严嵩(1480年3月3日—1566年5月10日),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江西袁州府分宜(今江西分宜)人,祖籍福建邵武,明代政治家、权臣。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累迁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六十三岁时入阁,加少傅兼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后改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诬害夏言,再任内阁首辅,专擅国政近十五年之久。

晚年因事激怒嘉靖帝而失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勒令致仕,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严世蕃案发,遭罢职抄家,寄食于墓舍,两年后病死,年八十七。

严嵩书法造诣深,擅长写青词。《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透过戏曲和文艺作品、历史典籍,严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间。

17
何大一

  何大一,美籍华人何大一,祖籍江西省新余市人,1952年在台湾。1993年,他被评为全美24位中排名第十位的亚裔知名科学家。由于他在爱滋病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先后获得了美国“总统奖”、“国家科学奖”、德国“溶格”医学奖等一系列荣誉,被美国国家总署选为爱滋病免疫研究会会员,又担任全美爱滋病研究基金会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纽约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

  何大一于1991年4月38岁时担任全世界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艾伦·戴蒙德爱滋病研究中心主任,主管一千二百万美元的研究经费,领导近五十名医学专家。约有3.2万名爱滋病患者,为这座爱滋病研究中心捐助了350万美元。该中心对爱滋病进行科学研究,本着病理与临床研究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对爱滋病患者进行病状探讨和治疗,力求有所改善和突破。

18
王钦若

王钦若(962年—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县(今江西省新余市)人。北宋时期大臣,宋真宗、宋仁宗时期两度担任宰相,五鬼之一。

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及第。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常寺丞、翰林学士、左谏议大、参知政事、刑部侍郎等职。澶渊之战时,主张迁都金陵,受到宰相寇准弹劾,出判天雄军。景德三年,寇准罢相后,知枢密院事。大中祥符初年,为迎合宋真宗仙道需求,伪造天书,争献符瑞,促成封禅泰山。深得宋真宗信任。宋仁宗时期,担任秘书监,累官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二度为相,时人称为“瘿相”。

天圣三年(1025年),病逝,追赠太师、中书令,谥号“文穆”,葬于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因主导编纂《册府元龟》而知名。

19
况 钟

况钟(1383-1443年1月30日)明代官员,字伯律,号岗,又号如愚,汉族,江西靖安县冈洲(今江西省靖安县高湖镇崖口村)人。

况钟早年曾在尚书吕震属下为吏,因有奇才,为吕震所重视,并推荐为仪制司主事。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升迁为礼部郎中。宣德五年出任苏州知府,正统六年(1441),况钟在苏州任期十年已满,当地官民二万多人向上级请求留任,最终任职长达十三年。在“仁宣之治”前后,未经科举,由出身低贱的书吏做到知府,并且政绩斐然的官员中,苏州知府况钟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在苏州任内,他勤于政事,忠于职守,除奸革弊,为民办事,深得苏州人民的爱戴。他死后,很多人为他哭泣,悲痛不已,并立祠纪念他。

况钟是明代一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苏州人民称他“况青天”,和包拯“包青天”、 海瑞“海青天”并称中国民间的三大青天。昆剧《十五贯》,以歌颂况钟刚正清廉的思想品格和深入实际的求实精神而使其妇孺皆知,至今仍在人们心目中留下难忘的印象。其功绩《明史·况钟传》有较详细记述,著述有《况太守集》、《况靖安集》等。

概述内图片:《吴郡名贤图传赞》

20
陶侃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省都昌县)人,后徙居庐江郡寻阳县(今江西省九江市)。东晋时期名将。

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年),任荆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年七十六。获赠大司,谥号“桓”。有文集二卷,今已佚。《全晋文》录有其文。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侃平定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又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他精勤于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所称道。在后将军郭默擅自杀害刘胤后,即率兵征讨,不费一兵一卒就擒获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敌国。

唐德宗时,陶侃成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位列武庙七十二将。

21
朱耷

朱耷(1626年—约1705年),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时释名传綮,汉族,江西南昌人。明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

(概述内图片来源:清·黄安平为八大山人写照《个山像》八大山人纪念馆藏[1] )

22
董源

董源卒年不详),字叔达,洪州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钟陵乡)人。五代绘画大师,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与李成、范宽,并称“北宋三大家”。

南唐时期,曾任北苑副使,人称“董北苑”。南唐灭亡后,进入北宋。擅于山水画,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披麻皴”。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平淡天真,唐无此品”(米芾)。

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寒林重汀图》《宿郊民图》《平林霁色图卷》等。

23
蒋士铨

蒋士铨(1725年12月1日—1785年4月3日),字心馀、苕,蕖,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江西铅(yán)山人,祖籍浙江长兴。清代戏曲家、文学家。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

精通戏曲,工诗古文,少与汪轫、杨垕、赵由仪并称“江西四才子”。诗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横出锐入,苍苍莽莽,不主故常,盖受黄庭坚影响,讲究骨力;又工古文辞,雅正有法;其词笔墨恣肆,自是奇才;戏曲亦为清代大家。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24
李觏

李觏(1009年—1059年),字泰伯,号盱江先,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北宋时期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安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文集》三十七卷,有《集》三卷附后。

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25
吴澄

吴澄(1249年2月3日—1333年8月5日),字幼清,晚字伯清,临川郡崇仁县(今江西省乐安县鳌溪镇咸口村)人。元朝大儒,杰出的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

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南宋年,考中乡试。南宋灭亡后,隐居家乡,潜心著述,人称“草庐先”。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出任国子监丞。至定元年(1321年),任翰林学士;泰定元年(1324年),作为经筵讲官,敕修《英宗实录》,参与核定《老子》《庄子》《大玄经》《乐律》《八阵图》等,对《易》《春秋》《礼记》及郭璞《葬书》。元统元年(1333年),病逝,享年八十五岁,获封临川郡公,谥号“文正”。

吴澄与许衡齐名,并称“北许南吴”,以其毕精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著有《吴文正公全集》传世。曾著《列子解》,今已佚。

26
邓子龙

邓子龙(1528年—1598年,一说1531年—1598年),江西南昌丰城落星桥茂溪邓村(今江西丰城市杜市镇)人,字武桥,号大千,别号冠道人,明朝名将、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民族英雄。

邓子龙先于福建、广东沿海抗倭,由校升至把总。后又参与镇压江西、广东等地的农民起义军。万历年间,又平定了金道侣起义和五开卫兵变。万历十一年(1585年)于攀枝花痛击缅甸军队,升任副总兵,后因偏袒军卒导致军卒叛变而被夺职。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邓子龙参加万历朝鲜战争,于露梁海战中战死。

邓子龙善书法、好吟咏,著有《风水说》、《阵法直指》和《横戈集》等,他还自题“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在书房匾额上,足见文武双全。

27
汪大渊

汪大渊元朝时期的民间航海家。字焕章。南昌人(今南昌市青云谱区施尧村汪家垄)。至顺元年(1330),年仅20岁的汪大渊首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远航,历经海南岛、占城、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横渡地中海到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里、莫桑比克,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经澳洲到加里曼丹、菲律宾返回泉州,前后历时5年。至元三年(1337),汪大渊再次从泉州出航,历经南洋群岛、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非洲的莫桑比克海峡及澳大利亚各地,至元五年(1339)返回泉州。他一共航海过2次。

28
朱思本

朱思本(1273-?),字本初,号贞一,江西临川(今抚州)人。元代地理学家。

29
李瑞清

李瑞清(1867年-1920年)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李瑞清以篆籀行于北碑,为一时学北碑者所宗”。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晚号清道人,玉梅花庵主,戏号李百蟹。江西抚州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考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二年出任两江优级师范学堂(49年更名南京大学)监督。辛亥革命爆发后,离开南京学堂,移居上海。民国九年八月初一逝世,遗体葬于南京首山。

30
胡先骕

胡先骕(1894年4月20日-1968年7月16日),男,字步曾,号忏盦,博士,教授,1948年入选中央研究院院士。于江西南昌,1912年进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农业和植物学,回国后先后受聘为江西省庐山森林局副局长、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林专修科植物学教授。植物学家和教育家。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与秉志联合创办中国科学物研究所、静物调查所,还创办了庐山森林植物园、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发起筹建中国植物学会。继钟观光之后,在中国开展大规模野采集和调查中国植物资源的工作。在教育上,倡导“科学救国、学以致用;独立创建、不仰人”的教育思想。与钱崇澍、邹秉文合编我国第一部中文《高等植物学》。首次鉴定并与郑万钧联合命名“水杉”和建立“水杉科”。提出并发表中国植物分类学家首次创立的“被子植物分类的一个多元系统”和被子植物亲缘关系系统图。

1968年7月16日突发心肌梗塞逝世,终年74岁。

出版有《植物分类学简编》《胡先骕诗文集》《忏庵诗选注》《胡先骕全集》(预计在2018年5月正式出版)等。

31
吴有训

吴有训(1897年4月26日—1977年11月30日),字正之,江西高安人,物理学家、教育家,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被称为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

1920年6月,吴有训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1925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后任该校物理研究室助手和讲师,师从康普顿教授;1945年十月任中央大学校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吴有训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X射线、特别是对散线和吸收方面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在X射线散射研究中以系统、精湛的实验和精辟的理论分析为康普顿效应的确立和公认作出了贡献;回国后开创X射线散射光谱等方面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创造性地发展了多原子气体散射X射线的普遍理论。他为中国物理学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钱三强、钱伟长杨振宁邓稼先、李政道等学者都曾是他的学

32
杨杏佛

杨杏佛(1893年5月4日—1933年6月18日),名铨,字宏甫,号杏佛,江西清江县(今江西省樟树市)人,祖籍江西玉山,近代经济管理学家,辛亥革命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权运动先驱,中国管理科学先驱。

33
饶毓泰

饶毓泰(1891年12月1日-1968年10月16日),名俭如、字树人,江西临川钟岭人,中国现代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第一批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3—1922年,留学美国,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18),后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2)。1922—1929年,任南开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1929—1932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波茨坦大学天文物理实验室从事光谱学研究。1932—1933年,任北平研究院研究员。1933—1968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1933—1952)并兼任理学院院长(1936—1949)。1937—1944年,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1944—1947年,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和俄亥俄大学从事分子红光谱的实验研究。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院士)。1968年10月16日 逝世于北京。

34
柳子谷

柳子谷(1901年12月7日—1986年),名习斌,号怀玉山人,堂号双翔阁,江西玉山人。著名国画家,与徐悲鸿、张书旗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兼擅山水、人物、花卉,尤精兰竹 。4岁即随父亲读书,自幼酷绘画,自学《芥子园画谱》柳子谷画竹,潇洒出尘,萧萧有声。被誉为“竹圣”、“板桥第二”;从二十年代画竹,一直画到八十年代。六十年的创作,柳子谷视竹为品格的象征,并且将画竹当作一种人境界去追求。1956年至1958年历时三年,和满键合作长达27米的史诗巨制《抗美援朝战争画卷》;其精炒的描绘出了雄伟的历史画面,是中国现代画坛上堪称是绝无仅有的杰作。

35
黄家驷

黄家驷(1906.7.14-1984.5.14),汉族,出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是中国著名的胸心科学家、医学教育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家驷193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而后分别在上海医学院工作和美国密执安大学留学工作,回国后创建了中国医科大学并且一直从事医学教育工作。

黄家驷前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名誉校长,是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黄家驷晚年还不遗余力地投身于开拓中国还处于萌芽状态的物医学工程学,为这门边缘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是中国心胸科学物学工程学的奠基人之一。

36
欧阳自远

欧阳自远(1935.10.9 —),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荣誉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际院士联合体第一主席。

欧阳自远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1960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矿床学研究毕业,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等职。

欧阳自远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天体化学、比较行星学、地物体撞击地球诱发态环境灾变与物灭绝等研究,其学术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与一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37
高行健

高行健(1940- ),法籍华裔剧作家、说家、翻译家、画家、导演、评论家。

高行健祖籍江苏泰州,1940年于江西赣州。196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1987年移居法国,1997年取得法国国籍。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人作家。直至2010年,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36种文字。代表作有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戏剧《绝对信号》、《车站》等。

38
汪东兴

汪东兴(1916年1月——2015年8月21日),男,出江西省弋阳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了红军,历经长征与抗日战争,从1947年开始一直担任毛泽东的警卫,并长期掌管8341部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8年起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央警卫局党委第一书记,并兼总参谋部警卫局局长,对领导人的起居、出行等负责,因此又被称为中南海大内总管,是毛泽东晚年最信任的人之一。是四人帮抓捕行动怀仁堂事变的决策人之一。汪东兴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原中共中央副主席、中顾委委员。

2015年8月21日上午5时28分,汪东兴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39
舒同

舒同(1905年11月25日~1998年5月27日),男,字文藻,又名宜禄。东乡人(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区)。书法大师。原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陕西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舒同1905年12月14日(农历11月25日)出在东乡县孝冈镇(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区孝岗镇),1998年5月27日在北京病逝。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1920年6月在家乡与进步同学成立“金兰同学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1921年8月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抚州),与李井泉等发起组织“克思主义研究会”,积极研读和宣传克思主义。

1925年发表《中华民国之真面目》,揭露了北洋军阀政府所谓“民主”“共和”“自由”“平等”的虚伪性,表现出为国为民追求真理、伸张正义的革命精神。

40
洪迈

洪迈(1123年—1202年),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字景庐,号容斋,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端明殿学士,宰执、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

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人。是南宋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容斋随笔》、《夷坚志》。

41
何心隐

何心隐(1517~1579),中国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心学”之泰州学派弟子。原名梁汝元,字柱乾,号山。江西吉安永丰人。早年放弃科举,致力于社会改革创建聚和堂,因反对地方官征收税被捕入狱。相传曾与道士蓝道行合作弹劾严嵩,因嘉靖信奉道教,让蓝道行(泰州学派同门弟子)假借“奸臣如严嵩”之名,使皇帝疏远严嵩。后在湖北孝感讲学,因反对当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再遭通缉。万历七年(1579)被捕,死于湖广巡抚王之垣的乱棒之下。

何心隐思想仍然属于儒家范畴,他认为人为天地之心,心是太极,心即是理。

42
刘恕

刘恕 (公元1032-1078),字道原,筠州(即今江西高安)人,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卒于神宗元丰元年(1078),享年47岁。

刘恕是《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其父刘涣,精研史学,刘恕亦以史学擅名。

43
黄爵滋

黄爵滋(1793(癸年)—1853)清代官吏、诗人。字德成,号树斋。抚州宜黄县城人。官至礼、刑二部侍郎。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积极倡导禁烟的先驱者之一,与林则徐、邓廷桢等均为禁烟名臣。

44
陈孚恩

陈孚恩(1802—1866),字少默,号子鹤,别号紫藿。江西新城县钟贤(今黎川县中田乡)人。陈希曾次子,刘大观婿。嘉庆七年十月初八日,同治五年正月二十二日卒。道光五年拔贡,朝考一等,由七品官,仕至刑部、吏部、兵部尚书、军机大臣,清代著名书法家。

45
王定保

王定保(870-954),字翊圣,吴融之婿,南昌(今属江西)人。光化三年,(公元900年)举进士及第。唐避中原之乱入湖南,不见遇殷,遂入岭南,附于刘氏无北归意,任南汉宁远军节度使、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等职。著有《唐摭言》十五卷。

46
喻昌

喻昌(公元1585~公元1664),字嘉言,号西昌老人,江西新建(今江西南昌)人。于明代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病逝于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享年七十九岁。

喻昌少年读书,以治举子业。明代崇祯年间,以选送贡进京,但无所成就。后值清兵入关,于是转而隐于禅,后又出禅攻医。往来于南昌、靖安等地。清代初期(公元1644~1661年间),喻昌又移居江苏常熟,医名卓著,冠绝一时,成为明清初著名医家,与张路玉、吴谦齐名,号称清初三大家。著有《寓意草》、《尚论篇》、《尚论后篇》、《医门法律》等。

47
曾安止

曾安止(1048-1098年),字移忠,号屠翁。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文溪村人。北宋熙宁进士,初任丰城县(今丰城市)主簿,后改为彭泽县令。其在任期间,体察民情,为政清廉。

曾安止(1048--1098) 字移忠,号屠翁。早年家境贫穷,入不敷出,有时靠典当度日,但其父仍杜门教子,安辞、安止、安中、安强四兄弟都得到良好教育。安止于熙宁六年(1073)登第,赐以“同学究出身”。熙宁九年再次应试,取得进士出身。初任丰城县主簿,后知彭泽县。其问,重视发展农业,关心下层人民活疾苦,为官清廉勤勉,遇事果断;又以孝道教导县民,“故誉蔼然而荐者交彰矣”。后因眼疾严重,弃官还乡。自叹技成无所用,故取号“屠翁”。去世后,葬于太和县千秋乡武山南祜仙观后,其墓今存。

48
曾纡

曾纡(1073-1135)字公卷,晚号空青先。江西临川南丰人。北宋丞相曾布第四子,曾巩之侄。北宋南宋初散文家、诗人、书法家。

49
古龙

古龙(1938年6月7日一1985年9月21日),原名熊耀华,籍贯江西南昌,汉族。1938年6月7日香港

著名武侠说家,新派武侠说泰斗,与金庸、梁羽、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说四大宗师。代表作有《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英雄无泪》等。古龙把武侠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哲学融入其中,使中经典镕铸一炉,开创了近代武侠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1985年9月21日,因肝硬化、静脉出血,古龙台湾去世,终年48岁。

50
 
审图号:GS (2022) 1873号